萬維提示:
1、投稿方式:在線投稿或紙質投稿。
2、刊內網址:http://zrbz.cbpt.cnki.net/
3、刊內郵箱:zrbzhfyj@sina.com(咨詢)
4、刊內電話:010-68598478,62117238
010-68598471(稿件查詢)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8日出版。
2019年7月5日星期五
《自然辯證法研究》啟事(2017年第4期)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根據工作需要對辦公室進行了調整,現將《自然辯證法研究》編輯部的聯系電話變更為:010 - 68598478,62117238,稿件查詢電話:010 - 68598471,咨詢郵箱:zrbzhfyj@sina.com。如給廣大作者和讀者帶來不便,我刊向各位表達真誠的歉意!
《自然辯證法研究》編輯部
《自然辯證法研究》征稿啟事(2016年第12期)
本刊是CSSCI哲學類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目錄自然科學總論期刊,科技哲學學科的專業性、理論性刊物,在學術界和知識界享有盛譽。本刊熱誠歡迎國內外學人和作者踴躍投稿,來稿須知如下:
1.本刊歡迎經過作者潛心研究而完成的有新材料、新觀點的論文,拒絕那些為應付評職、晉級、混學位、敷衍課題交差等而臨時拼湊的濫竽充數之作。
2.本刊設有科學哲學、技術哲學、工程哲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科技思想史等欄目,來稿請參照各欄目的學術水準撰寫。
3.來稿體例請嚴格參照本刊已刊稿件的格式,以免延誤稿件的正常刊登。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編排;文章各級標題編排次序為:一級標題“一、”,二級標題“1.”、三級標題“(1)”。
4.投稿文章宇數以1 0000字左右為宜。
5.本刊投稿方式有兩種:
(1)網上投稿。系統網址http://zrbz.cbpt.cnki.net。
(2)紙質稿投稿。請投稿者在文末手書“本文專投《自然辯證法研究》”承諾,并注明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和郵箱。郵寄地址:北京西城區三里河路54號《自然辯證法研究》編輯部收,郵編:1 00045。
6.聯系方式:010-62142487 68598474【2017年電話已變更為:】
稿件查詢電話:010-68598471
咨詢郵箱:zrbzhfyj@sina.com。
“紀念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批示成立4 0周年”
征文啟事(2017年第4期)
1 977年3月,中國科學院理論組、中國科協理論組和哲學研究所自然辯證法組在北京聯合召開了自然辯證法座談會,提議成立全國性的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有關部門的領導錢三強、周培源、于光遠等參加了會議。同年1 2月,中國科協向當時主管科技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提交了《關于成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的請示報告》。1 978年3月,鄧小平同志等中央領導同志批示成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為紀念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批示成立4 0周年,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將開展一系列紀念性的學術活動,其中《自然辯證法研究》雜志自201 7年起,將開展紀念征文活動,期待學界同仁為自然辯證法學科和研究會的進一步發展建言獻策。征文內容請參考如下選題:
1.關于自然辯證法學科的發展:在當代科技與社會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自然辯證法領域產生了許多新的值得重視和深入研究的問題,例如,如何規避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風險以減少社會發展的代價;如何進一步融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如何處理自然辯證法學科學術性與意識形態性的關系;如何提升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地位等。隨著新的現點和方法的引入,自然辯證法學術研究的范式也勢必進行適當調整,處理好自然辯證法同相近學科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科交叉的優勢,努力引導當代學術研究的新潮流,是自然辯證法學人肩頭的責任和義務。
2.關于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建制的完善:自然辯證法學科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學科建制的成熟。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已經走過了曲折而輝煌的40年,進一步探討其改革的方向,完善其組織架構,提高其工作效率,是更好地總結自然辯證法研究發展的主要經驗,把握自然辯證法學科的總體發展規律,提升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影響力的前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明確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定位,如何使自然辯證法學科的研究重心與時俱進,以及如何協調好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總會與各類分支機構的關系等,是我們面臨的又一艱巨任務。
3.關于自然辯證法的教學探討:自然辯證法學科的建設離不開自然辯證法課程的教學工作;如何在自然辯證法的各類專業課程和公共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切實貫徹執行中共中央有關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指示,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發揮自然辯證法“為國服務”的優良傳統,事關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定位和歸屬,也關系到本學科的未來發展。準確把握自然辯證法學科教學中的制約因素及其克服途徑,是未來課程建設中的核心問題。
4.關于歷史與回顧問題:中國自然辯證法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眾多杰出學者的推動,然而由于年事已高,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已淡出學界。趁著許多歷史見證人還在,本刊鼓勵年輕學者協助他們就“自然辯證法學科發展史”“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史”“自然辯證法學科代表人物”“自然辯證法學術代表著作出版”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回憶和總結,不僅可以傳承與弘揚優良傳統,還可以樹立信心和明確未來。因此,盡速啟動這項“搶救工程”,尤為緊迫和必要。鼓勵撰寫圖文并茂、言簡意賅的短文,發表于《自然辯證法研究》封二。
40年風雨歷程,讓我們這些承上啟下的一代,在回望歷史中向前輩致敬,在開創未來時,續寫新的輝煌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自然辯證法研究》編委會